🤲 哲学家们如何应对挫败感?

#人类启示录#

❶黑塞:失败创作法
黑塞认为自己命中注定生活不会快乐和幸福,而且总是处于软弱和失败的地位,但如果生活中没有阴影和牺牲,他的创作源泉就会变得浑浊,最终枯竭。所以世界以痛吻我,那我就拿来创作赚点版权费吧~!【我心情愉快,生活丰富多彩,但我总觉得自己听到了内心深处被填塞的源泉在潺潺流动,在低声抱怨。幸福或者不幸不是凭自己的力量能得来的。人只能接受降临的幸福和不幸,自然接受的方式可以大不相同。至于我呢?我不能再作硬性的尝试,把我的生活转到朝阳的一面,而是接受注定要我接受的,并尽自己之所能地承受它,使它向好的方面转化。】

❷康德:来世算账法
康德认为上帝和来世会保证我们的幸福,这一世我们遭遇的所有失败和逆境,哪怕是好心办了坏事,上帝和天国都会替我们解决问题的,一切遭遇的坏事都将在彼岸补偿回来。所以,不用担心就放心去吧,自由地飞,有天使👼在你身旁!只要你是好心好意有道德的,上帝就与你同在,会让你进入天国。

❸马克思:历史唯物辩证法+宏大叙事法
历史唯物辩证法:马克思认为人类的历史是螺旋上升的,你的失败是为了下次的成功做铺垫。失败和成功都是历史周期的一部分,失败不可避免,失败是成功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宏大叙事法:马克思说你是伟大无产阶级的一部分,你的人生意义寄托在伟大无产阶级身上,即使你快不行了,没有机会再奋斗和成功了🥲,但你的阶级同志会继承你的衣钵。是的,革命尚未成功,其他同志仍需努力,你的人生意义会融化在伟大无产阶级血脉里的,就放心前进吧!

❹尼采:享受快乐法
享受快乐法:尼采认为这些挫败感是无法被克服的,只要人类一行动,就会导致罪恶,活着就是犯错。但如果你坦荡荡出于自我本色地活着,也许可以获得强烈的快乐🤡。

❺陀思妥耶夫斯基:浪漫主义的丧失行动躺平法
丧失行动躺平法: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地下室手记》塑造了一个试图在自己的屈辱感中寻找享受的人,他在地下室居住了四十年。总是无所事事枯坐着,深感无聊之际,那就装腔作势一番,给自己臆想一整套奇异的经历!然后编造一整套虚假的生活,就这样找个理由凑合生活下去。

地下室人的思路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聪明人只能什么都不做,能做的一切,就是封闭自己的五官,沉浸到冥思玄想之中。一个人报复他人,因为他觉得这是正义的行为。但如果我被人打了一下,我不会心安理得打回去,因为连愤恨的情绪都没有。我之后反思事态,想搞清楚事情为什么会发生,但找不到最原始的原因,最后只好漠然置之。
2)行动家是愚蠢的。如果我不能有把握做一件事情,能对世界造成彻底影响。如果我无法保证自己是正义的,我就无法行动。我主张……捍卫自己的任性,并且捍卫那在我需要时能为我的任性提供的保障。
3)人永远不会拒绝真正的苦难,也就是说永远不会拒绝破坏和混乱。只要我还活着,还怀着希望,那么,哪怕我为那座大楼添上一小块砖。可究竟为何我天生就有这样的愿望呢?莫非我生下来就只是为了得出这样的结论,即我的整个生存都只是一场骗局?难道这就是人生全部目的之所在?我不信。归根结底,先生们:最好还是什么事也不做!最好还是自觉的懒惰!因此,地下室万岁!

啊,但是,去他的吧!重要的是,我跳出困境了。

❻弗洛姆:逆风翻盘反击法
逆风翻盘反击法:当弗洛姆(Erich Fromm)感到痛苦或沮丧时,他会试图用这四种相互关联的长期安定剂作为疗法。
1)将日常生活安排得有规律且可以预测。
2)一旦确定好主题(目标)后,弗洛姆就会积极地展开每一个写作项目,通过二分法保证自己文章的稳定性和结构性,努力使自己保持平静。
3)寻找知识分子和艺术家的欢乐团体,参与聚会。
4)内心的精神性。弗洛姆认为精神性是某种位于自我内部但同时超出自我和社会的东西,最重要的是这种精神是发自内心的呼吁,真挚的精神追求可以包裹/保护/支撑自我,因而可以稳定一个人的生活。

⑦伊壁鸠鲁:
1/ Don't fear god Ἄφοβον ὁ θεός
不惧天神,因为他们并不存在,即便存在,也与人类井水不犯河水。

2/ Don't worry about death ἀνύποπτον ὁ θάνατος
不怕死亡,因为无论人的灵魂还是肉体都由原子构成,人死后并无天堂,地狱,来世,只会把构成自己身体的原子质料重新还给大自然。痛苦的来源是人类的知觉,当人死后知觉也会随之消失,也意味着痛苦的终结,因此死亡本身并不痛苦。

3/ What is good is easy to get καὶ τἀγαθὸν μὲν εὔκτητον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开心快乐,终极的快乐意味着身体的无痛苦和心灵的安宁。

4/ What is terrible is easy to endure τὸ δὲ δεινὸν εὐεκκαρτέρητον
痛苦并不可怕,因为剧烈的痛苦通常都比较短暂,而且正如风雨之后总会有彩虹一般,痛苦过后,快乐也会如期而至。